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平台
基本情况
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平台成立于2020 年,平台内指导教师 26 人,主要来自于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16人,青年教师占比超过 40%。目前平台有智能车实验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室两个专业平台实验室,实验设备数十台套。
平台主要针对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低空技术特色班、量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特色班、实验班)各年级学生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科研项目科研助理等创新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同时平台主要针对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内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A类赛事,“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A- 类赛事的参赛组织、培训等相关工作。
功能与定位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国家级A类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的智能车团队在竞赛当中总成绩连续7年位列全国第一,连续10年位列山东省第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近100项。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创新实践型竞赛。是通信工程专业全国第一的赛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近60余项。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方向的创新创业大赛。该项赛事被永利yl23411no1集成电路学院设定为A类赛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近年来连续参赛,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数项。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平台还针对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的需求,组织针对量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双碳与智能制造平台
基本情况
自 2020 年正式启动以来,双碳与智能制造平台与永利yl23411no1 (威海)节能减排协会紧密合作,秉持前瞻理念与务实作风,深耕节能减排与智能制造两大核心领域。节能减 排协会,自 2017 年成立以来,在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成长为组织架构健全、活动开 展活跃的学生社团,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实验部等部门,通过多部门协同运作,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 与智能制造知识的传播与实践应用。此外负责永利yl23411no1(威海)双创中心魏桥实验室运作,为相关团队提供项 目创新空间,保障项目相关推进工作。
功能与定位
综合孵化服务:平台构建了高效集成的创业孵化系统,集合了专业孵化力量与行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 者量身定制创业培训、项目评估及商业模式规划等全方位服务。这一体系旨在加速绿色创意向社会实践的转 化,为社会进步注入新鲜活力。
技术与资金双重支撑:依托丰富的技术储备与专家智囊团,平台为大学生在智能制造、节能减排技术探 索中提供前沿指导与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平台设立专项基金,有效缓解初创阶段的资 金瓶颈,为青年创业者的成长之路提供坚实后盾。
信息桥梁与赛事平台:作为信息交流的枢纽,平台广泛搜集并整合行业资讯与赛事信息,打破信息壁垒, 为大学生打造了一个知识丰富、竞争激烈的成长舞台。通过定期举办双碳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 平台不仅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潜能,还促进了人才与资源的有效汇聚,推动了该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双碳与智能制造平台,是青春力量的汇聚之地,是碧水蓝天梦想的启航点。我们坚信,通过双碳理念的深 入践行与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能够携手广大青年学子,共同推动未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创新 型国家和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在这里,每一个梦想都有被照亮的可能,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推动时代 进步的磅礴力量。
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平台
基本情况
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平台始建于 2020 年,创新平台主要依托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系建设,学院控制系本科生每年均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平台主要在 威海校区泰园一楼大学生双创基地以玲珑厅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空间,配备了较为齐全的科研、竞赛设备,已 经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机器人、传感器、示波器等专业设备,有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3D 打印设备供学生使用, 能够有力支撑本平台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
创新平台组建了一支专业知识雄厚、科创指导经历丰富的专业教师指导团队,目前拥有各类竞赛指导教 师 2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 10 余人。此外,依托创新平台成立了智能创新校级学生 科创协会(四星级社团),负责协助平台管理及组织科创活动。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平台目前已在中国大学 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各类重要创新创业活动获得包括国家金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百余项。
功能与定位
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平台目前以教育部 A 类竞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为主线,组织 包括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ROBOCON)、睿抗机器人开发 者大赛(RAICOM)、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等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赛 事,全面辐射支撑互联网 +、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系列重要赛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平台 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鼓励全校本科生参与交叉创新和各类科研竞赛,为所有参与创新活动的本科生提供丰 富的专业设备和材料支撑。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和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算法与软件创新平台
基本情况
算法与软件创新平台成立于 2020 年,汇聚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实践经验。 平台依托学校雄厚的学科基础,整合了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优势资源,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 创新学习环境。自成立以来,平台不断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算法与软件人才,搭建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桥梁。
功能与定位
算法与软件创新平台旨在培养杰出的算法与软件创新人才,通过跨学科交流和实践活动,打造学生的创 新思维、技术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平台坚持多元化学习,拓宽科创视野;实战导向,以实践打磨实力;创新思维,培养未来的软件创作者;校企合作,打通实践通道。平台主要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 生。平台每年培养本科生 300 余人,产生国家、省级奖项 100 余项,获得苹果全球副总裁葛越、VIVO 副总裁 周围、OPPO 产学研事业部部长秦征等亲自授奖,培养学生效果显著,学生就业与升学档次明显提升。近几年成绩如下:
赛事名称 |
赛事等级 |
备注 |
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
A |
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
A |
2023年荣获大模型创意软件全国第一,创永利yl23411no1历史最好成绩 |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移动应用创新赛 |
A |
2022年荣获最具创新奖,全国第一,创永利yl23411no1历史最好成绩 2024年永利yl23411no1获得国家一等奖数量首次排名全国第一 |
中国好创意& 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A |
连续多年获得国二及以上奖项 |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A |
连续多年获得国二及以上奖项 |
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大赛 |
A |
2019-2023 连续 5 年保持永利yl23411no1最好成绩 |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
A |
校区首项国家金奖 |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
A |
仅我们获得过国家一等奖,永利yl23411no1最好成绩保持者 |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 |
A |
荣获区域赛金、银、铜等奖项 |
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 |
A |
自2023 年参赛,最好成绩国赛银奖 |
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 |
非榜单赛事 |
区域赛银、铜等奖项 |
CCF 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CCSP) |
非榜单赛事 |
荣获区域赛及全国赛金、银、铜等奖项 |
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工科青创未来创新实践平台
基本情况
永利yl23411no1新工科青创未来创新实践平台于 2023 年成立,目前共有十余位具有丰富科创竞 赛指导经验的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组成。平台立足工科学院特色,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培养理想信 念坚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新工科创新人才。
功能与定位
( 一 ) 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思创融合
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科学家精神为目标,将爱国奉献精神贯穿创新 人才培养始终,打造“一二三”创新创业育人格局,即以思政课为核心、线上线下两线联动,通过“暑期科技营”“社 团进社区”“双创成果展”等品牌科普活动,引导青年努力成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二)坚持资源整合,推动专创融合
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构建多层次、分类别的专业教育体系。重点打造“一坛一荟一 月”双创引领品牌活动,自建设以来,举办“玛珈山教育基金创新创业论坛”9 期、“周末学术荟”7 期、“大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月”10 项子活动,年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20 余项,覆盖学生超 3000 人次,营造了浓厚的 创新创业氛围。
(三)坚持实践赋能,推动赛创融合
平台聚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三大综 合赛事及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坚持面向赛事前沿和学生成长诉求,打造“搭建渠道 - 孵化培育 - 辐射竞赛”环环相扣的全链条竞赛组织体系。自建设以来,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金奖3项、国家银奖2、项国家铜奖 2 项、省级奖励30项,在“大挑”中获得国家特等奖 1 项、国家二等奖 2 项、国家三等奖 1 项、省级奖励 14 项,在“小挑”中获得国家金奖1项、国家银奖两项、国家铜奖3项、省级奖励11项。
(四)树立先进典型,凸显育人实效
平台培育出电子散热、灵境、海水淡化等多支科教融合示范团队,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典型,从平台里走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威海猎屋渔具创始人等一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