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破局路径,永利yl23411no1“在地・流动・赋能”调研团于2025年8月赴鲁陇两地开展实践调研。15天内行程逾千公里,团队深入5所乡村学校及支教点,通过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研与支教服务,深入挖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探索优化路径,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
调研团经多维度调研,梳理出乡村小学发展三大核心挑战:其一,教师“向城流动”成常态;其二,专业力量与本土资源脱节;其三,教师年龄结构断层,老教师难适应新课标,年轻教师留任意愿低。

在孔村小学,王校长以详实教学计划解读“五色教育”理念体系,调研组参观“五色教育”展厅与“百草园”教育基地,聆听园地历史沿革,直观体会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玫瑰小学,成员孙晔与陈校长就“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校本课程深入交流并提出建议,听闻56岁老党员教师毫不犹豫承接新增教学班时,孙晔动容道:“这份不计得失、勇于担当的坚守,让我们读懂了乡村教师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在庆阳支教点,支教组开展实践行动:与20余位教师结对备课、分享教育理念,组织研讨会、开设“流动式教学”示范课惠及数百名学生。支教组成员李卓然表示,支教教师不畏艰苦,始终以饱满热情投入工作,其行动印证了“教育的温度从不因环境艰苦而降低”。

此次鲁陇之行,调研团积累了两省多校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手资料,孔村小学“五色教育”、玫瑰小学课程创新等实践,为相关机制创新提供鲜活样本。目前,团队正系统梳理调研数据,计划形成研究报告与案例集。青春足迹遍布鲁陇大地,不仅记录乡村教育的困境与突破,更传递出明确信念:唯有扎根实践、双向赋能,方能助力更多乡村教师站稳讲台,让每一位乡村孩子都能触及优质教育的光芒。
文/孙钰姿 图/“在地·流动·赋能”乡村教育振兴调研团 编辑/陈冠毓 稿件来源/“在地·流动·赋能”乡村教育振兴调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