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医疗技术升级,高性能医用材料的精密加工技术及国产替代进程成为行业发展核心议题。为深入探究医用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的升级需求,细研临床与产业的融合路径,“钴注医制”调研团于7月14日至8月18日赴辽宁、广西、山西、安徽、山东等5省9地的企业、医院及医保机构开展调研,聚焦医用材料生产、智能装备应用、临床需求及政策影响,圆满完成暑期调研任务。

调研前期,团队针对性梳理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导向、高端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临床对精密器械的需求痛点,重点聚焦钴基合金等高性能材料在骨科植入领域的应用,为实地调研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7月23日,“钴注医制”调研团走进辽宁金达钛业有限公司,其医用钛材通过四级提纯工艺实现99.99%纯度,表面改性技术更能缩短骨整合周期20%。这些技术实践不仅展现了医用钛材的严苛标准,更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功能化创新提供了技术范本。

8月10日,调研团走访马鞍山六金智能装备公司,调研了解到在高温合金加工中面临的刀具磨损难题与钴基合金加工挑战高度契合,由此引发团队继续探索智能装备与特种合金加工技术的融合突破口。

8月12日,调研团一行前往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调研显示,临床骨科材料涵盖金属、高分子等多品类,其中国产CR5占集采中标额90%以上,关节类进口虽仍占70%,但国产品牌份额正快速提升。王永军主任的解读,让团队清晰把握了钴基合金植入器械的临床需求与国产替代加速趋势。

此外,调研团还前往广西桂林医保中心、山西林宏源科技、安徽烨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融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口市贵东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亿孚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单位,探究医保政策对器械采购的影响、再生合金绿色加工路径及智能装备在医用材料加工中的适配性,进一步丰富了调研维度。

通过本次暑期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体验了医用材料从生产、加工到临床应用的全流程,知悉了医疗制造企业的技术瓶颈、临床机构的实际需求及政策导向,总结了钴基、钛基等高性能合金在医疗领域应用与推广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为团队未来的科研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持。
调研团将把调研所得融入科研与学习中,聚焦钴基合金等材料的精密加工技术突破,助力医疗器械制造从“达标”向“高端”跨越,为推动我国医疗技术自主创新、实现“医疗智造”贡献青春力量。
文/任峰熠、王宇欣 图/“钴注医制”调研团 编辑/陈冠毓 稿件来源/“钴注医制”调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