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永利yl23411no1琉光溢彩调研团赴山东省淄博市、曲阜市开展“琉璃非遗传承与创新”主题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走进中国琉璃陶瓷博物馆、淄博琉璃大观园、淄博融点琉璃文创店、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通过参观考察、深度访谈、志愿服务与技艺体验,系统梳理了琉璃制作技艺的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未来路径,以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早在6月下旬,团队便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琉璃学术文献、政策文件与行业报告,为前期调研奠定扎实的知识储备。随后,团队锁定中国琉璃陶瓷博物馆、淄博琉璃大观园、淄博融点琉璃文创店、曲阜琉璃瓦厂有限公司四家最具代表性的调研单位,并制定“参观—访谈—体验—反馈”四位一体的调研方案,提前完成问卷设计、摄影分工及安全培训,为高效开展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7月20日上午,志愿者团队在淄博市中国琉璃陶瓷博物馆开展系列活动,深入探索琉璃文化传播之路。步入展厅,千余件琉璃珍品在灯光下流转着晶莹光泽,从战国时期的铅釉陶器到明清的套料雕刻,从近代的实用器皿到现代的艺术装置,时间的脉络在琉璃的流光中清晰可辨。通过讲解员的细致介绍,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琉璃制作的工序。在与博物馆负责人的座谈中,双方围绕琉璃文化的当代传播展开深入探讨。负责人介绍,为打破传统展览的静态模式,博物馆已创新设置文创中心与打卡地标,将琉璃元素融入书签、台灯等生活用品,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针对年轻群体,馆内引入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区,但团队在志愿服务中发现,现有VR内容多聚焦展馆导览,未深入挖掘琉璃历史与工艺。对此,调研团提出“VR+非遗”升级方案:建议以时间轴为线索,制作琉璃技艺演进的三维动画,同步嵌入工匠口述历史音频,让游客在虚拟空间中亲历古法吹制的全过程。

7月21日,琉光溢彩调研团按照既定计划兵分两路,开启新一天的调研行程。其中一路成员继续留在淄博,深入探访淄博琉璃大观园,聚焦琉璃产业的市场生态与传承现状。这座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市场,汇聚了300余家琉璃商户,从几元钱的机器压制挂件到上万元的手工艺术品,呈现出琉璃产业的多元生态。针对市场现状的调研揭示了产业发展的深层矛盾。针对“手工与机制琉璃产品的市场差异”“文旅热潮对价格的影响”“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对比”等热点问题,店主们给出了翔实的数据与鲜活的案例,调研团据此提出双线融合策略:线上通过360°全景展示还原产品细节,线下设置直播体验区,让游客亲身参与带货过程,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复购转化”的闭环。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融点琉璃文创店。在这里,调研团成员穿上隔热服,在技师指导下体验了琉璃捏塑的基础工序。技师介绍:琉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等为原料,经1280℃熔融后吹制或压制成型,再经数小时至数日退火与精修。同时,与技师的对话,让团队对行业困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当前行业主要困于人才断层、原料与燃料成本上涨、机械化低价冲击。谈及非遗与文旅,技师认为颜神古镇改造带来客流与订单,既扩大传播亦反哺传承,但须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技艺本真。

另一路成员前往曲阜琉璃瓦厂有限公司。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老厂,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曾参与故宫、孔庙、泰山岱庙等重大古建修缮工程。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成员们依次参观原料车间、成型车间、施釉车间。随后,团队对话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琉璃瓦制作需经“选料—配料—成型—干燥—素烧—施釉—釉烧—检验”8大工序36道小工序,一件重3公斤的琉璃走兽,仅釉烧就要在1280℃高温中坚守72小时。针对“非遗+文旅”如何破圈,工作人员透露,企业已与三孔景区合作开发文创产品。

为期两天的调研行程,团队形成了涵盖技艺传承、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的完整数据库。团队成员系统掌握了琉璃从选料到釉烧的完整流程,见证了AI、VR、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与传统火艺的融合场景,也直面人才断层、成本上涨、机制品冲击等现实挑战;同时,大家看到线下体验仍占主导、线上直播快速崛起、文创小件走量而大师限量品高溢价的市场格局,更认识到只有以内容矩阵、场景共创、IP联名与数字互动为抓手,才能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持续闪耀。
梳理调研成果,琉璃文化的传承路径逐渐清晰:在传播端,需构建“线上科普+线下体验”的立体矩阵,将VR技术与传统工艺深度融合;在产业端,应培育中端市场,通过设计创新打通艺术品与日用品的边界;在教育端,需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年轻一代在技艺体验中建立琉璃文化认同。
琉光溢彩调研团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深入挖掘琉璃非遗的时代价值,努力让古老技艺在创新中赓续、在传承中光大,使琉璃之光照进现代生活、照亮美好未来。在匠心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团队成员们将在未来的人生征程中,赓续文脉,勇担使命,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文/秦翀 图/闫宇哲 编辑/陈冠毓 稿件来源/琉光溢彩调研团